首页 > 公司 > 内容页

【全国生态日】退耕还林带来海雀村好光景

2023-08-15 17:20:47 来源:腾讯网

编者按:


(资料图片)

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。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,贵州让“高颜值”与“高质量”齐头并进。每一抹青绿,都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。

海雀,当地彝语意为“一个山塘接一个山塘”,是一个寓意很美丽的名字。

海雀村位于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东北部,境内山高坡陡,土地破碎,25度以上坡耕地占90%。这里是贵州告别千年贫困的一个缩影,也是充分体现贵州退耕还林成效的样板。

未实施退耕还林前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 况华斌 摄

穷则思变找寻脱困新路径

从前的海雀村山高坡陡、沟壑深切,土地贫瘠,缺水少粮,是“穷”的代名词,是国家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,生态环境十分脆弱。

1985年,海雀村农民人均占有粮食98公斤,人均纯收入仅为87元,森林覆盖率不足5%。当时的海雀由于人口逐渐增多,土地薄弱,开荒毁林现象较多,山上逐渐变的光秃秃的,每到雨水季节,泥水横流,水土流失严重,海雀村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。

“开荒开到天边边,种地种到山尖尖,一年不够半年粮。”这是当地老一辈的人对曾经海雀村的记忆。

要想改变贫瘠,就必须得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,毕节试验区建设从此拉开序幕。

负重前行“战天斗地”绿化荒山

海雀人深深的认识到,只有通过造林绿化,才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,山里的百姓才有希望。

海雀村村“两委”班子带领村组党员干部和村民徒步到百里以外的水塘林场、平山林场协调苗木进行种植。依托退耕还林、配套荒山造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的实施,全村人在艰难的条件下,大搞造林绿化,开始破釜沉舟的绿化荒山壮举。

经过30年苦战,海雀村2300多亩陡坡耕地、30多座荒山、1万多亩的山坡全部种上了树苗。对用汗水和艰辛换来的绿满山川,海雀村制定乡规民约,严禁林区放牧和毁林开荒。同时,成立护林队,每天在山上巡逻,时至今日从未间断过,林场从未发生过火灾事故。

实施退耕还林后,现在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 李栋 摄

海雀村以创建水保生态建设区为目标,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大规模、高标准退耕还林建设,并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推进退耕规模并重,边推进、边开发、边巩固,取得阶段性成效。2003年以来,全村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389.7亩,其中2003年退耕还林面积1120亩,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085.4亩,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84.3亩。

砥砺奋进经济跨越开新局

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。如何巩固好成果,确保“退的下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、不反弹”,推进和谐生态建设,稳定增加农民收入,成为海雀一度面临的极其重要和艰难的任务。通过不断探索,不断实践,不断总结,海雀人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循环经济,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发展之路。

通过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全面实施,海雀村生态环境面貌、经济现状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、农民收入等发生了巨大改变。海雀已完成的2389.7亩退耕还林粮款补助,应兑现粮食折资上百万元,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人均收入。同时,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实施,调整种植结构、进一步加强舍饲养殖、配套沼气等建设,海雀探索出了“退耕-种草-养畜-沼气-肥田”生态农业发展模式,走出了“草多-畜多-肥多-粮多-钱多”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路子。

如今的海雀村,已是“登高观海雀,满山一片绿。清雾绕林海,凤凰飞进屋。”的美丽景象。全村林地面积达1.37万亩,森林覆盖率从5%提升到77.2%,林木经济价值达上亿元。2022年,海雀村获得了全省第二张林业碳票,这片万亩莽莽林海,让海雀村的“空气”源源不断变成财富,装进群众腰包。

本网记者:陈秋莎

一审:张文莉

二审:董 瑶

三审:杨 勇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