惬意地坐在小凉亭里,面前是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,阵阵凉风拂过发梢。院子里,豆角等蔬菜还未完全收完,随手摘下烹饪便是一盘美味。35岁的白宇蟾在10年前重返山村后,不仅自己享受着这样的田园生活,还和家人一起办起了农家乐,将这份乡野情趣带给更多人。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的这十年,梯田上的不少“空心村”重新热闹起来,昔日奔向城市的村民重返山村,积极参与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实践中。
衔一片乡心还巢
(相关资料图)
元阳县新街镇大鱼塘村是典型的哈尼山寨。昔日,梯田产值不高,村里交通不便,年轻人纷纷去城里打工,谋求一份生路,白宇蟾也是其中之一。走出大山曾是她的梦想,家乡偏、藏深山、离城远,尽管山明水秀,她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初中毕业,她就到云南省旅游地理学校学习导游专业。
人生路上,会面临各种选择。令白宇蟾没想到的是,在昆明求学和短暂工作的4年,竟改变了她原先的想法。“我学的是导游专业,那几年来哈尼梯田旅游的人很多,让我觉得回来发展旅游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”白宇蟾回忆道,当时的她毅然辞掉在城市的工作,回到老家,在世博旅游集团元阳公司从事旅游服务行业。
随着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,这块深藏在大山深里的瑰宝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。2013年以来,游客量不断刷新着元阳县的旅游接待纪录。在一次次带团旅游中,白宇蟾发现很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,其中不乏外国游客,但是来了后没有吃饭落脚的地方。“农家乐可以解决客人吃住游玩的需求,还可以让游客了解哈尼族的风土人情,我觉得会有发展前景。”
在家人的支持下,白宇蟾申请了创业贷款,在大鱼塘村村口租下一栋民居,取名为“田上家园”,她决定在这里实现“广袤田野、老树老屋、农家美食”的田园梦。得益于当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好政策,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,村庄周边的环境也有很大改善,到哈尼梯田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。“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收益,在经营农家乐的第5年,我就把贷款还清了。”白宇蟾说。
时下,青绿遍野、层层叠叠的梯田像翠绿的色块,从山脚垒到云端,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。“今天估计有20桌客人,一大早就订满了。”白宇蟾说。乘着“梯田经济”的春风,白宇蟾将“田上家园”打造成了当地旅游产业的一块招牌。
幸福就在家门口
山水可亲,梦想可及,吸引归来的脚步。
梯田里的哈尼古歌你听过吗?梯田的四季变化你看过吗?
在梯田里抓鱼的场景你见过吗?随着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乡村生活、创业的视频越来越多,元阳县不少博主也开始直播带货,卖起家乡土特产。“现在的互联网如此发达,通过短视频、直播带货等手段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,也可以宣传家乡文化。”哈尼族姑娘丁继楠从互联网发展中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新活力。2019年,她辞掉工作回村里组建团队,成为一名自媒体主播,并取名为“梯田上的兰子”。
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中,丁继楠身穿哈尼族传统服饰拍摄视频,向全国的网友介绍哈尼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,抓鱼、插秧、制作特色美食……哈尼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。“老一辈人在云上梯田耕作,我们通过网络,把传统文化、农产品通过云端进行传播和销售。”现在,“梯田上的兰子”团队在多依树下寨开了一家民俗馆,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,向世人讲述哈尼人的故事、梯田的故事。
推进乡村振兴,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。在家门口,白宇蟾眺望着大山、畅想着未来:“梯田游催生了很多新业态,有亲子体验农耕、研学等项目。我想增加一些互动项目,把农家乐打造成哈尼梯田旅游的‘后花园’,让游客们来到这里既可以享受原生态美食,又能放松休闲。”
10年来,我州积极打造以哈尼小镇为中心、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的“一心多点”乡村旅游圈。目前,遗产区共发展乡村客栈266家,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,间接带动10000余人,实现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。哈尼梯田焕发新活力,离不开年轻一代的耕耘。这十年,像白宇蟾、丁继楠一样在梯田边成长的一批有知识、有情怀、有理想、有理念的年轻人纷纷回到家乡,种植养殖、电商、餐饮、民宿……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。在他们眼中,梦想不是只有远方,也可以在故乡。
(责任编辑:韦鸣 审核:卢秀丽)